13 世纪初属于察合台汗国。
元朝时隶于别失八里等处宣慰司。
明朝时属蒙兀儿汗国。
15 世纪前期,卫拉特进入准噶尔盆地,石河子归其管辖。
清初为卫拉特准噶尔部呼拉玛游牧地。
清乾隆二十六年(公元1761年),行屯田制,始设营屯。
清乾隆三十九年(公元1774年)招民开垦, 石河子一带形成散落式村庄。
清乾隆四十三年(公元1788年)设绥来县,石河子在绥来县治内。
清光绪十年(公元1884年),新疆设行省,石河子为绥来县西乡村庄之一。
民国三十三年(公元 1944 年),绥来县编设二镇五乡,石河子为五乡之一。
1945 年9 月,“三区”民族军进驻后,石河子是沙湾县管辖下的一个镇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0 年10月民主建政时,沙湾县将所属5 个镇乡编为3 个区,石河子为第三区,区公所驻石河子。
1950—1953 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司令部、政治部机关及其直属队、二十六师、骑兵第八师、军区后勤运输部生产总队、骑兵第七师三十团先后进入石河子一带屯垦,并在新疆军区统一领导下,开始建设石河子新城。
1958年11月,石河子区公所撤销,成立星火人民公社。
1961年,经自治区批准,星火人民公社划归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。至此,石河子成为以八师为主体,有兵团石河子生产管理处、工程建设第二师参加的共同开发建设的一个垦区。
1975年4月,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师建制撤销,成立石河子地区及石河子市。石河子地区辖石河子市及沙湾、玛纳斯两县,原兵团在石河子的直属企业、事业单位、八师全部、七师下野地6 个团场及玛纳斯新湖总场划为石河子地区管辖。
石河子市析沙湾县石河子镇等地而置,6月15 日宣告成立(国务院批准时间为1976 年 1 月 2 日)。原兵团石河子指挥部所属独立团、五七农场、星火公社及八师一四五团等单位划归石河子市管辖。1978 年9 月,石河子地区撤销,石河子市直属自治区管理。
1979 年2 月成立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,与石河子市合署办公,实行政企合一。
1981 年12 月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,八师建制同时恢复,与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为同一机构、两块牌子,继续与石河子市实行政企合一、合署办公。
1984年9月,自治区党委、人民政府决定,石河子市为自治区直辖市,与八师合组一个党委,称师市党委至今。
2012年12月24日,经中央编办批准,兵团将13 个农业师的名称由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农×师”更名为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×师”。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”更名为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”。
区域位置
石河子(八师垦区、石河子市)地处天山北麓,准噶尔盆地南缘,北纬43°26′~ 45°20′,东经84°58′~ 86°24′范围内,师属农牧团场及厂矿分若干片块,分布在石河子、克拉玛依两市及沙湾、玛纳斯两县境内。
东北部在玛纳斯县境内与兰州湾乡及第六师新湖总场相接;南部由沙湾县山区直抵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界;西部在沙湾县西境与奎屯市相邻;西北部深入克拉玛依市境;北部濒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。总面积6 007 平方千米,有耕地2 456 平方千米,余为荒地、沙丘、碱地、河滩。
石河子市位于北纬44°15′43″~44°19′13″ ,东 经 85°59′12″ ~ 86°08′13″之间,东以玛纳斯河床中心为界,与玛纳斯县为邻;北以石河子总场一、三分场的北界,东起夹河子水库西坝,西至总排干渠与蘑菇湖水库角相接处为界;西以石河子总场三分场、石河子农学院试验场和石河子镇的西界为界;南以总排干渠与两利渠交叉处,沿哈巴克沟,经 1 275.3 三角架到十户窑向东延伸至玛纳斯河床中心,即石河子镇南界为界;北、西、南三面与沙湾县环接。东西最大距离19 千米,南北最大距离36.7 千米,面积460 平方千米。
城区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0 千米,西距边境重镇伊宁市549 千米。
行政区划
1950 年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进入石河子开垦,二十六师下辖七十六团、七十七团、七十八团及独立营。
1953 年3 月,二十六师改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八师,下辖3 个团依次更名为农业建设二十二团、二十三团、二十四团。
1954年10月,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,八师归其建制。
1954—1956 年,兵团直属机耕农场、兵团直属紫泥泉种羊场先后并入八师。
1955年2月,十师撤销, 三十团、劳改支队划归农八师。翌年,劳改支队并入三十团。
1956年开发安集海,1958年将驻垦安集海的二十二团扩编为安集海一、二、四、七场(后并编为两个农场)。
1958 年开发莫索湾,当年建成莫索湾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场和共青团农场(后并编为3个农场)。
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兵团及八师兴建、扩建一批厂矿企业,有八一棉纺织厂、八一制糖厂、八一造纸厂、八一毛纺织厂等。1966年八师垦区基本定型,直辖团级生产单位16个, 有安集海一场、安集海七场、二十三团农场、石河子总场、三十团农场、莫索湾二场、莫索湾五场、共青团农场、紫泥泉种羊场、八一棉纺织厂、八一织染厂、八一造纸厂、八一拖拉机修造厂、绿洲食品厂、南山煤矿、南山水泥厂等。
1969年7月,兵团农牧团场统一序号,安集海七场更名为一四一团,二十二团更名为一四二团,二十三团更名为一四三团,石河子总场划分为一四五团、一四六团,三十团更名为一四七团,莫索湾二场更名为一四八团,莫索湾五场更名为一四九团,共青团农场更名为一五○团,紫泥泉种羊场更名为一五一团。同年11月,一四三团三、六分场划出,成立一四四团。
1975年4月,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,八师随之撤销,所属单位全部划归石河子地区管辖。
6月15日,石河子地区成立,辖石河子市与沙湾、玛纳斯两县,原兵团在石河子的直属企业与事业单位,七师一二一团、一二二团、一三二团、一三三团、一三四团、一三五团,玛纳斯新湖总场及八师全部划归石河子地区管辖。
1981 年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,八师建制恢复,与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为同一机构,合署办公,八师与石河子市合并为一个党委。下辖除原八师的单位外,还包括原属兵团和七师的一些单位。
2004年6月,师市党委对农牧团场实施重大改革,撤销一二一团、一三三团、一三四团、一四二团、一四三团5个团场建制,成立一二一中心团、一三三中心团、一三四中心团、一四二中心团、一四三中心团;一二二团进入一二一中心团、一三二团进入一三三中心团、一三五团进入一三四中心团、一四一团进入一四二中心团、一五一团进入一四三中心团。从建工师移交的红旗农场、石南农场分别并入一四四团、一四三中心团。
2006年11月,农牧团场改革基本完成,师市党委将原来18 个农牧团场调整为14 个,其中:4个中心团场(一二一团、一三三团、一三四团、一四三团),10 个一般团场(一三六团、一四一团、一四二团、一四四团、石总场、一四七团、一四八团、一四九团、一五○ 团、一五二团);一二二团组合到一二一团,一三二团组合到一三三团,一三五团组合到一三四团,一五一团组合到一四三团。
石河子市辖老街、红山、向阳、新城、东城5 个街道办事处和北泉镇、石河子镇。
老街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市区西北部;红山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市区东南部;新城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市区西南部;向阳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市区中心地段;东城街道办事处位于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,辖区东起玛纳斯河中心线,西至东四路,南起北疆铁路,北至飞机场南侧。
北泉镇位于市北郊,面积195.2 平方千米,辖石河子总场场直和一、二、三分场,石河子大学试验场,石河子化工厂,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,农业技术开发研究中心等单位,镇政府与石河子总场镇企合一,合署办公。
石河子镇位于东、西、南市郊,辖9个自然村。镇政府驻市区17 号小区。
推荐阅读:
50年代初,部队在老鸹窝开荒遇上了这些难题,看战士们是咋解决的
石河子144团是怎么来的,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你知道吗?看完这篇文章明白了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