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智慧沉淀:让每节好课成为“可复用的教学基因”
在教育实践过程中,精品课交流与公开课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。然而想复现优质课堂,本身就有局限性——即便是同一位教师,也难以确保每节课都能达到精品课的教学水准。
既然好歌能在录音室里留存、打磨、反复传唱,那么好的课堂为什么不能记录下来,让更多的学生、老师能时时学习、汲取知识呢?
希沃AI录播方案正在帮助各类优质课堂的无感录制和智能归类,让课堂资源得以沉淀与传递。有了希沃AI录播的广州市南海中学,大大减轻了精品课例录制的繁琐压力。
通过“教师教学反馈+学生学习行为+课件呈现”的多画面课堂视频同步录制 、AI智能导播自动生成精品课例,2024年至今,南海中学在与希沃录播打造的「致远蔡敏·AI学习中心」里录制了300余节精品课例,为教师日常教学与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参考范例。
2025年4月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的《关于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“部级精品课”名单的公示》中,希沃AI录播支持录制100余节课例,获得了“部级精品课”,让好课从一次性呈现变为“可复用的教学基因”。
有了这样的智慧工具,好课将跨越时间的限制,时时复诵,将优质教学思维融入进更多课堂中。
03数据导航:为教师打造专属的“成长档案”
教育的长远发展,不仅在好课堂的延续,更在好老师的传承。
云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唐姝钰曾困扰于“课堂气氛热烈却达不到教学目标”的窘况,即使想寻求指导,也总是摸不着头脑。直到有了希沃AI录播生成的课堂智能反馈报告,她才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自己课堂存在的不足。
希沃AI录播通过设备捕捉教师语速、互动频次,以及学生抬头率、回答时长等微观指标,并基于教学大模型识别提问类型、学生互动等关键教学行为,精准指出教师授课的具体问题——“本节课封闭式提问占68%”、“学生平均表达时长不足20秒”……
“报告像一面镜子,让我看清自己无意识的封闭式提问正在削弱学生的思考空间。”客观的数据比主观的经验判断更能一针见血。唐老师根据报告建议调整提问设计,改为渐进式的开放性问题“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?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分享?”,两周后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20%,高阶思维问题的回答质量显著提高了。
希沃AI录播正在加速教师的进步,老师能获得更科学、客观的指导和建议,以数据导航成长之路。
04科学决策:全面记录课堂 构建高校管理的“智慧大脑”
课堂之外,希沃AI录播正化身成高校教学管理的智能监测者与科学决策的辅助者。
在南京师范大学,300余间智慧教室通过高校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常态化教学监测:督导员无需奔波于各教学楼,只需登录平台即可实时、多视角查看任意教室的授课画面。AI还可以给每节课生成课堂报告,帮助管理者高效识别需要重点关注的异常课堂和示范课堂,并即时反馈给授课老师,以便老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。
桂林理工大学也借助希沃AI录播,搭建了学校的评价管理体系。在希沃AI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,桂林理工大学进一步结合自身注重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,对AI评价指标进行了个性化配置。这种“通用标准+个性调整”的千校千面模式,既保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权威性,又使其能精准匹配学校的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。
在教育部召开的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上,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怀进鹏指出,要科学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、方向、方法,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。而希沃AI录播也交出了生动的答卷——截至2025年5月,希沃录播已经走进1600多个区县、超10万间教室:
山区孩子与城市学生同上一堂课,新教师站在名师课例上成长,高校管理者用数据读懂教学本质。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让教育真正实现"无远弗届"。从实时互动到智能反馈,从资源共享到精准管理,希沃AI录播正在为智能时代的"一间好教室",构建新的价值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